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地理概念】风化与侵蚀

2017-08-17 海中地理 海宁中学地理组


地球表面的风、流水、冰川、生物等引起的地表形态的变化,称为外力作用。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,主要是太阳辐射能。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、侵蚀、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。


1关于风化

在温度、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,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,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碎块或砂粒,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。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,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。

1、物理风化

物理风化,又称机械风化,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,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、冰劈风化、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。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,而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。

(1)温差风化(☆)

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。


(2)冰劈作用(☆)

因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。


(3)※盐类的结晶与溶解


指填充于岩石孔隙、裂隙中含盐分的溶液,因水溶液浓度的变化,盐类出现结晶和溶解使岩石破碎的过程,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。

(4)※层裂或卸载作用

埋藏在地壳深处的岩石,承受了上覆岩石重量而产生静压力,一旦由于某种原因(地壳运动、剥蚀作用、人工采石等),上覆岩石被剥蚀掉而出露地表,岩石就因卸载而产生向上或向下的膨胀作用,从而形成一系列平行、垂直地表的裂隙,促使岩石层层剥落和崩解这种现象称层裂或卸载作用。

物理风化的产物:岩石崩解的岩块或岩屑。

2、※化学风化

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,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。

(1)※溶解作用

组成岩石的所有矿物都能溶解于水中,仅溶解度大小不同而已。溶解度大的为易溶矿物,如岩盐、石膏等,溶解度小的为难溶矿物,如石英、长石、云母。

溶解作用的结果,使岩石中易溶物质流失,难溶物质残留下来,还使岩石孔隙增大,有利于进一步风化剥蚀。

(2)※水解作用

把水分子结合到矿物的晶格中的作用。

(3)※氧化作用

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反应,生成氧化物的过程。

铁帽是指各种金属硫化物矿床经受较为彻底的氧化、风化作用改造后,在地表形成的Fe、Mn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主及硅质、粘土质混杂的帽状堆积物。

(4)※水化(水合)作用

水化作用(hydration)是物质与水发生化合的反应,又称水合作用,一般指分子或离子的水合作用。其中当盐类溶于水中生成电解质溶液时,离子的静电力破坏了原来的水结构,在其周围形成一定的水分子层,称为水化。

3、生物风化

生物风化是指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的风化作用,是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。

(1)生物机械风化(☆)

生物的机械风化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岩石的机械破坏。

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,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,对裂隙壁产生挤压,使岩石裂隙扩大,从而引起岩石破坏,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,属生物机械风化 。

动物也会使岩石破碎、土粒变细,如穴居动物田鼠、蚂蚁和蚯蚓等不停地挖洞掘穴。

(2)※生物化学风化

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及尸体腐烂分解的产物,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之间进行化学反应,从而促使岩石分解破坏的作用。




球形风化: 在节理发育的厚层砂岩或块状岩浆岩中,岩石常被风化成球形或椭圆形,这种现象叫做球形风化,它是物理风化为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。



2关于侵蚀

水、冰川、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,称为侵蚀作用。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,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。

1、流水侵蚀

(1)河流侵蚀地貌

河流在流动过程中,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,形成侵蚀地貌。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有瀑布、峡谷等。

(2)喀斯特地貌

喀斯特地貌,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(大多为石灰岩)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,又称岩溶地貌。除溶蚀作用以外,还包括流水的冲蚀、潜蚀,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。


(3)丹霞地貌

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、砾岩所构成,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,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。

2、风力侵蚀

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、沙粒脱离地表、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,简称风蚀。风蚀地貌有风蚀蘑菇、风蚀柱、风蚀垄等。

3、海岸侵蚀

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(包括风、浪、流、潮)的作用下,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,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,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。海蚀地貌有海蚀崖、海蚀柱、海蚀穴、海蚀拱桥等。

(4)冰川侵蚀

冰川侵蚀作用,又称刨蚀作用,是指冰川及其挟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川基岩的破坏作用。冰川的侵蚀方式主要分为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,均是冰川对基岩的机械破坏作用,另外还有冰楔作用和撞击作用。冰川地貌有角峰、刃脊、U型谷等。





3风化与侵蚀的区别

(1)对象不同

风化的对象是岩石,侵蚀的对象是岩石和风化物。

(2)时间差异

风化一般比较漫长而平静。

而侵蚀有时是可见的,如雨水第地表的侵蚀等。但有些侵蚀也很漫长。

(3)次序不同

一般风化在前,侵蚀在后。

(4)结果不同

风化使岩石变碎、变小,但留在原地。侵蚀的结果将被侵蚀的的物质带走。




4习题链接

1、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(   ) 

A.积沙成滩——固结成岩作用       

B.水滴石穿——侵蚀作用 

C.泥沙俱下——搬运和堆积作用     

D.山崩地裂——风化作用

2、影响月球表面环境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(  ) 

A.风化作用    

B.侵蚀作用   

C.搬运作用    

D.沉积作用

3、造成下图岩石层层剥离、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(  ) 

A.风化作用  

B.侵蚀作用 

C.搬运作用  

D.沉积作用

4、下列地理过程属于风化作用的是

A植物根系撑大岩石裂隙  

B潮湿地区水滴石穿

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

D冰川作用形成峡湾

【答案】BAAA



大家都在关注

【地理概念】耕作制度

【地理概念】现代农业

【地理概念】人文地理中的各种“结构”

【地理概念】光照与热量

【地理概念】水源、水分和降水

【地理概念】生长期和生长周期

【地理概念】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

【地理概念】关于农业的专业化、商品化、机械化、科技化、产业化

【地理概念】工业的分类

【地理概念】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

【地理概念】产业类型与产业部门

【地理概念】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



— END —

图文:孙月飞

编辑:孙月飞

教师群3571885070

教师群2| 574096005(满)

教师群1| 511373627(满)

学生群| 292742165

 您的分享,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!

享生活,爱地理,拥抱未来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